不少家长们观察到孩子的状态自刚开学到现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脾气变大了,胃口变小了,睡觉好像也变得不安稳了。来做咨询的其中一个孩子说,自己常常感到烦躁、紧张、担心、恐惧,上课、写作业过程中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经常思绪不知道飘到哪里。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因为学习问题而感到情绪不良,并出现一些躯体症状,那就要警惕学习焦虑症。
近期从我们接待的访客中发现,带着孩子前来咨询的家长变多了。
不少家长们观察到孩子的状态自刚开学到现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脾气变大了,胃口变小了,睡觉好像也变得不安稳了。来做咨询的其中一个孩子说,自己常常感到烦躁、紧张、担心、恐惧,上课、写作业过程中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经常思绪不知道飘到哪里。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因为学习问题而感到情绪不良,并出现一些躯体症状,那就要警惕学习焦虑症。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常处于两个极端。一种是只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以及给孩子多少钱,根本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或者即便觉察到一些异样,也认为孩子在瞎想胡闹。这样的不重视和误解,可能会成为压倒成长期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另一种家长因为很害怕“输”,所以特别紧张,大脑的弦就整天绷着,思维和眼睛的焦点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孩子学习上的每个细节都要干预。
好的心态和素养才能成长为“好孩子”,所以,家长应当正确看待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积极引导,及时帮助孩子缓解学习焦虑。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有巨大潜能的,这是他们的本心本能;向上走不动时,就会往偏处走,这也是本心本能。帮助孩子缓解学习焦虑一起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1、合理期待结果
对结果期待过高或预估过低,都会出现学习焦虑,尤其是在大考前,这种情绪尤为明显。
对结果期待过高,孩子会不自觉地给自己加压,同时潜意识中又往往会担心发挥失常。
对结果预估过低,孩子又会产生悲观畏难心理。
所以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正确分析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习能力水平。帮助孩子制定比较科学的复习计划,然后对自己的成绩做出一个合理的估计,然后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期望。引导孩子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摸得到”的期望,是比较恰当的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期望目标时,要避免以他人为参照物制定目标,比如要比某某同学好,或者一定要考到几名前等。这种期望目标,对孩子的焦虑缓解有害无益,告诉孩子,不跟别人比,跟自己比,只要自己努力了、进步了就是成功。这样,孩子才能以比较从容的心去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2、端正孩子对考试目的的认识
老师对成绩的重视,家长对成绩的关注,许多孩子对于考试成绩也会无比重视。他们会担心考试成绩影响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印象,会担心父母的批评和失望。考试成绩成为他们心中衡量自己能力和形象的重要标准。这种认识会无形之中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反而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考试的目的是检验自己知识薄弱的环节,是对自己知识查漏补缺的手段。
通过考试,了解自我、查找不足,然后进步,才是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真正赞赏的地方。
家长们也要注意,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学习,指导式的批评孩子的学习,学习方面的问题让孩子与老师沟通比较好。
3、如出现状况较严重者,及时寻求心理疏导
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压力、强迫等情绪,一直被严重低估。
相比于儿童或成人,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哪怕是正常的青少年,就算没有遭遇什么特定的压力源,也都会对压力有过度的反应。而学习焦虑是普遍存在于在校学生中间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越想学好的,越学不好,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反而这种焦虑越来越严重,甚至蔓延下来。最后出现学习成绩大幅下滑,厌学,甚至想把自己封闭起来,严重的还会出现失眠、头疼、恶心、肌肉酸痛、强迫症状等。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充分运动;也要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变化,通过寻找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进行疏导调节,学会焦虑紧张的放松身心的方式。同时,在引导和陪伴孩子学习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焦虑,让自己的焦虑在自己的内心转变成帮助孩子顺利转型和进入学习状态的动力。咨询师也建议积极调节家庭成员的关系,期望值,父母的态度等,以构建孩子良好的心态环境及生活环境。